您所在的位置:生命医学

多食美味有害健康 需重新定位饮食新文化

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,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。吃在人类的幸福感比重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,但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。人们每天都在大量地摄取食物,同时对食物的品种、营养、味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从中国人追求的“色、香、味”,到欧美人讲求的维他命A、B、C等皆是如此。为了增加营养,人们不断地吃,拼命地补,以致陷入了一个过度摄食的误区。以为吃的东西越多,营养就越丰富,身体就越健康。岂不知,人类自身有调节营养平衡的功能,少量摄食就足以维持体内的营养均衡。尽管中国人和欧美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不同,但有一点是共同的,即为了追求营养和味觉而过度地摄取食物,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食物资源,也导致营养过剩,并加速了肥胖的进程。
过度摄食摧残人类健康
人类的文明进程走过太多的弯路,而且还在不断地陷入种种误区当中。这些误区既有物质形态的,也有精神形态的,其中,最大的误区之一在于人们太钟爱食物了,表现出以吃为最大的乐趣和满足。还有人们以为锻炼可以减肥,能换来健康,于是拼命地锻炼、过度地运动,而完全没有意识到,过度锻炼会过多地消耗自身的热量,即当把人体看作能源系统时的能源浪费现象,这一点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到。另一方面,过度锻炼时,人体排出热量并呼出二氧化碳,也会于不经意间造成环境污染。可见环境污染不只是烟囱的排放、发动机的排热,人类自身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。反过来,如果人们坚持节食,体内就不会有大量的脂肪堆积、就不会储存太过多余的能量,身体的自然平衡就会慢慢建立起来。这样,人们只需适量的运动,以保证自身的关节、韧带灵活及骨骼强健就足够了,完全没有必要拼命地运动(从事专业运动的人除外)。
实际上,很多人并不爱运动,之所以拼命地运动,除少数人为健康的目的外,更多的人是陷入了一个减肥的误区。由于吃得过多过饱,导致身体肥胖,为了消耗掉多余的脂肪,只好拼命地运动,通过燃烧脂肪并向外界排放热量,以达到减肥的目的。锻炼虽然能消耗掉一些脂肪,但过度摄食又造成新的脂肪堆积。如此,过度摄食——过度锻炼——浪费能源并污染环境——再过度摄食,即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。
肥胖不但影响外观形象,而且也是大多数代谢性疾病的温床。肥胖者血液中的胆固醇、甘油三酯含量都相对较高,糖尿病、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中风的发病率也随肥胖度的增加而剧增。肥胖还极易诱发胆囊炎和胆结石,降低机体免疫力和缩短寿命。另外,长期过饱摄食还会使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,易使骨骼过分脱钙,造成骨质疏松。
其实,人们在摄取食物、吸收营养的同时,也会把很多化学物质带入体内,由此产生大量的毒素。长期过量摄食,会使体内的毒素越积越多。如果人们只是一味地摄食,而不进行适当地节食、排毒,身体就会变得愈来愈糟。
科学节食引导极致幸福
科学家研究发现:大量减少食量的动物,生命力特别旺盛。美国国立老年研究所的查理·巴劳斯博士用大白鼠做实验表明,从16月龄(相当于人类45岁)开始,把大白鼠食物的摄入量减少一半,结果仍可使大白鼠寿命延长三分之一。同理,人类如果从中年时期开始限量摄食,同样有利于健康和长寿。
人类已经认识到限制摄食的重要性,比如用科学实验和模式动物(老鼠、果蝇、线虫、家蚕)证明了限食可以延长寿命,限食还可以防止和延缓大脑功能退化,延缓衰老进程。
最近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儿童保健司专家指出:过分贪吃的孩子智商低,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。低热量摄食,能调整多种生理机能,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病率。另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,减少啮齿类动物的热量摄入能够延长其寿命,而这项人体试验则初步证明了减少热量摄入同样可以延长人类寿命。最近的研究发现,将每天的热量摄入量控制在500到800卡之间似乎能够降低生长因子(一种与癌症和糖尿病有关的激素)水平,同时减少血液中的有害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。此外,与疾病有关的破坏性分子自由基也会得到抑制,炎症也能得到缓解,甚至能够保护大脑。通常情况下,女性每天的热量摄入量为2000卡,男性为2500卡。这意味着对女性的日摄食量平均可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,男性的压缩量更强。当然,即使是偶尔节食,也同样能让身体受益。
节食不但能使人类健康长寿,还能使人类幸福感比重大大提高。因为拥有靓丽的容貌和苗条匀称的身材是现代人对审美的最高追求,也更易吸引异性的目光。可见,减肥的本质是现代人对健康和美的追求,也是对幸福的追求。由此推测,通过节食,达到减肥的目的,可以增加幸福感。
重新规划自己
人类在发展进化过程中的种种错误,有的得到了及时的纠正,有的还在继续。对“食”的过度追求和过度摄取作为一种隐性的、极端错误的观念,一直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头脑中。人类应该重新规划自己,而且也已经到了必须重新规划的时候了!
首先需要转变观念,转变那种把吃饱吃好当作人生最大幸福感追求的观念,倡导一种全新的幸福理念。其次,通过重新规划,建立新的幸福感标准。这种新的幸福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、多种方式建立起来。例如:可以通过不断进取、境界提升,获得幸福感;可以通过恋爱、情感交流达到身心愉悦;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团体、俱乐部等社交和娱乐活动,结识新朋友、建立新友情;还可以通过科技进步创造出新的幸福源泉;甚至可以考虑动用国家机器,营造一种社会的精神追求,从而洞开一扇幸福感的非物质之门,释放人类的精神境界,去追求味觉以外的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触觉等各方面的满足,从而达至一种幸福感的多元价值观。这一切远比传统的“吃”更幸福,更有意义,是人类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之后在精神层面上更高层次的追求。
观念的转变,常常是最艰难的。尽管如此,人类也必须重新反思、重新规划自己。人类对食物的追求应该有计划的被疏导,而不应为加大消费的力度而一味受到鼓励。文化不总是继承就好,过去的生产力造就了过去的文化,21世纪的人类呼唤与之相匹配的新文化,诸如价值观等都应有所建设,应倡导筹建与饮食相关的新文化。

  设为首页 | 关于我们  |   版权信息  |  隐私保护  |  免责声明  |  合作伙伴  |  联系我们
 中华自然科学网(SCICN.NET), All Rights Reserved
  冀ICP备17034147号   客服及报障邮箱:sci@scicn.net